潮流设计 经典案例 设计前沿 空间艺术 流行色彩 设计师  人物访谈 设计招标 设计教育

专访张立平:设计不在于革命而在于进化

达夫 达夫(好居网用户) 4671天前 / 阅读 :

张立平

从1993年在香港接触银行相关室内设计,到1996年正式主持该类设计,室内设计师张立平几乎再没有接手过其他类型的设计,迄今经手的银行业室内空间设计有3000之多,他的团队人员一直保持在20人之内。当问及标准化的设计做久了会不会限制了创新思维时,他说:“创新空间不在于出奇、出位,而在于如何让空间更加便利。”

记者:银行业的室内空间设计从无到有,该有10余年的时间了吧?

张立平:中国银行从国有到商业的转变是从1998年开始的,这个时候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商业发展的需要阶段,商业发展亟需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进行改革,包括体制改革、文化转变以及上市需要。

1998年到2001年,银行业的商业发展尚处于酝酿期;2001年到2003年,中国的银行大量引进国外资本、理念,此时国外很多咨询公司乘势介入,从而产生了大量前沿的银行专业性规划配套需求,比如流程的再造、格局的变化,不再只是一个柜台,从简单交易的网联到销售型增加收入的改变,提出了分区、分级、分类的概念。

完备的商业银行必须能够提供完备的商业服务,因此必须分区,除了简单的现金以外还有贷款等种类,原有的室内空间就很难达到要求,也不能解决服务不规范和排队的问题。

国内进行银行改革的第一家是建设银行,建设银行走得比较靠前,是第一个提出制定银行网点服务、形象、设计规范标准的,并请美国的品牌公司来做形象设计改造,前者一般提供咨询服务和品牌再造服务。

这时候就开始有了室内设计的需求。当时国内十分缺乏能够提供专业银行设计的公司。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,酒店和餐饮设计、写字楼设计都已经初具雏形了,而对银行业的空间设计尚是空白。我们的设计师可以很好地打造空间,但并不了解银行的需求,因为银行业的空间设计专业性很强。

记者:我们国内的银行业空间设计也是应势而生。

张立平:在普通百姓的印象中,2006年是理财元年。同时,2006年也是大批银行转型的关键年,开始发售基金。银行是一种商品,也是一种服务,因此主要的商业银行已经有了分区管理的概念。分区管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情。

2007年~2008年,民间财富开始显现出来。人民币放开以后,外资银行开始抢占高端客户。外资银行环境好、私密性强,服务规范,这就造成了高端客户的流失。国内银行要开拓高端市场,就必须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专业服务,这样就有了理财和财富管理的概念。

2008年和2009年间,出现了私人银行概念。私人银行、财富管理中心的出现表明,银行服务的多种需求迫在眉睫。由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,银行业室内空间的设计就要随之跟上。

该类室内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,普通的银行网点是高效、快捷、安全、便利,这是老百姓的需求,不需要奢华。自助银行就要求安全性,不要有尾随、偷拍的事情,现在上海在自助银行方面就推行了单间制。

记者:做银行业的空间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呢?

张立平:首先要了解这个体系。其次就是不能急功近利,银行业空间设计的延续性很强,设计的量也大。银行的采购体系比较有特殊性,采购一般是集中采购,两三年一次。再次,设计者能够提供服务,上岗人员具备此类设计的专业知识。银行业空间设计中有些细节是不可逆的,像库房部分、防爆部分是不能再修改的。 记者:银行业的空间设计和一般的空间是不一样的,包括服务、流程、礼仪,一般的空间仅仅专注一下空间就可以了。

张立平:因为一般的空间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这是有型的服务,是我们看得到的。金融行业都是无形的服务,有独特的业务流程。

银行业空间设计的种类大概有营业网点、自助银行、理财中心、财富管理中心、私人银行、银行大楼等,其中银行大楼设计相对松散一些,整体上和一般大楼办公室组织结构差不太多。但是营业网点、自助银行、理财中心、财富管理中心、私人银行是和银行业务息息相关的,它们是银行的渠道。

这些渠道的建设空间规划专业性比较强,区别比较大。比如银行网点的设计就是标准化流程,但是财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银行就要求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。

每个银行和每个银行的理念、要求都是不一样的。这些空间设计要求标准化、模块化,设计模块化实际上是适应公司运作的机构。对室内设计师来说,这种需求里面有很好的契机。

记者:那对于设计师来说,这样的空间创新性比较小。

张立平:设计师的创新空间不在于出奇、出位,而在于如何让空间更加便利,如何让客户知晓导向、分流,达到交易的快捷,而不求多大的变化。在这里,设计更讲究设计服务,而不注重视觉创新。当然,如果是私人银行那就不一样了,因为这样的空间对人的心理暗示性较高,对颜色的运用、隔音的效果、私密性包括气味香氛的处理都会有不同的创作空间。但总体上说是低调的,而不需要跋扈张扬。

记者:那这样的设计师本人也是要内敛一些的。银行转型的时间也不是很长,但是设计公司在设计上要高于银行自身的设计要求,这样就对设计公司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。

张立平:刚开始有这样的事情,比较好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每年被那么多的业务量包围着。很多时候,大量的银行业室内空间的设计工作被综合的设计公司承接了,后者主要是以完成任务为主,不会做一些前瞻性的设计。

记者:将来银行业室内空间专业设计会有什么发展呢?

张立平:与时俱进吧,这是必然的,所以说设计者和设计公司要跟进。我个人觉得,要想走得更远,就要把注意力集中起来,很多事情要亲力亲为。总的来说,要是在一条道上走久了,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。做银行业的空间设计久了,这些阅历告诉我财富是怎样积累的。什么都是假的,只要你活得够久就有钱。如何活的久?目前中国的设计生存状态是:要有持续的客户,有源源不断的业务,保有业务额和持续的增长量。

记者:你们公司从开始就没有做过其他类型设计的项目?

张立平:公司成立就是为了专业做银行业室内空间设计的。第一年我们的设计都是白送,因为我们要银行知道,银行也是可以有设计的。

记者:好有勇气啊!

张立平:没有关系,我们的成本就是几个人加上香烟、啤酒、电费。银行开始没有设计的费用科目,我们说没有关系您可以试试。施工完毕他们觉得确实不一样。第二年他们再找我们,我们说设计也要收费的。2001年的收费标准是300元/平米。银行可以没有钱给我们,但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,成熟的设计对他们起到了多大的帮助?

记者:那么你们一年做了多少个项目?

张立平:做了十几个。

记者:假设不让您做银行业室内空间设计了,您还能做其他的吗?

张立平:当然可以。如果明天开始不能做银行业室内空间设计了,我还是能找到其他的专业项目来做。中国的设计市场还是很宽广的,包括我出去吃饭看到饭店的传菜口都觉得很有改善的余地。设计不在于革命而在于进化。

银行业空间设计中有些细节是不可逆的,像库房部分、防爆部分是不能再修改的。

设计师的创新空间不在于出奇、出位,而在于如何让空间更加便利,如何让客户知晓导向、分流,达到交易的快捷,而不求多大的变化。

张立平履历

1986年,南京河海大学,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

1988年,澳门信宇装修工程公司,工地主管

1989年,瑞士西伯乐斯有限公司,技术员

1993年,海口柏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总经理

1995年,柏图(中国)有限公司,总经理

1996年,柏图(中国)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,设计总监

2000年,法国TPT有限公司,项目管理

2003年,上海界点环境设计有限公司,总经理

2005年至今,上海界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,总经理

有理想就有安全感

记者:您做设计有多少年了?

张立平:22年。

记者:不仅限于银行空间的设计,有没有崇拜的设计师?

张立平:活着的没有,读书时读过的有,密斯和赖特。

记者:您觉得做设计能做到多少岁?

张立平:我觉得单纯地说设计是55岁,过了55岁就应该是设计管理了。

记者:作为设计师您给自己打多少分?

张立平:60分,因为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。

记者:您想改善的方面有哪些?

张立平:首先知识体系不是很完备,其次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,对未来的事情预测有困难。

记者:您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事业没有安全感吗?

张立平:不,无论事业还是人生,安全感都有,有理想就有安全感。

记者:假如您不做设计了您会做什么?

张立平:我会做渔民。

记者:您出生在渔民家庭吗?

张立平:没有啊,我觉得打鱼很好啊!

记者:可是海里风浪很大,很危险。

张立平:活的长是你占有的时间长,活的爽是你拥有的时间长。我觉得不用占有太多时间,只要拥有就很爽。我不会游泳,但认为打鱼很爽,海风吹着爽,晕了也是爽,危险还是爽。